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东莞主场活动举办
5月30日,“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东莞主场活动拉开序幕。这场融合了前沿科技与人文温度的城市盛典,不仅是对全市科技工作者的崇高致敬,更是东莞向“科技惠民”新图景全力进发的生动宣言。活动前夕,东莞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卓庆代表市委、市政府看望慰问科技工作者代表,向他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人机共舞启新篇看灵动表演,许“科技惠民”愿景活动现场,机器人将舞台交给主持人后,完成一次象征性的“握手”,带着它的机器狗伙伴缓缓退场,将更多思考空间留给现场的每一位观众。
城市礼赞云端寄语、荣誉致敬与群像礼赞活动还特别设置了温情环节——跨越山海的“云端寄语”。通过大屏幕,身处广州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在北京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金红光,以及正在珠峰执行任务的东莞城市形象推广大使汝志刚,纷纷发来了对东莞科创事业和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许与祝福。
大会特别向近日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的东莞籍院士何镜堂表达了热烈祝贺与衷心感谢。随后播放的专题视频《以城市之名致敬东莞科技工作者》,用镜头捕捉了东莞科技工作者的动人瞬间。
凝聚力量启动科创盛事,聆听创新之声在热烈的掌声中,活动迎来了高潮环节——主场活动暨科技学术活动月启动仪式。随着倒数结束,象征着127场全市科技学术活动的光芒在现场被点亮,现场领导、嘉宾一起正式拉开为期一个月的东莞创新思想交流盛事。
最引人入胜的环节之一《科技者之声》分享会邀请了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杰出科技工作者代表分享了他们的故事与见解。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中子科学部副主任殷雯分享了科研路上的温暖“微小瞬间”——当历经艰辛获得的实验数据终于达标,那一刻的喜悦让所有的付出都变得值得。她鼓励年轻人,科研需要热爱,更需要坚持。那些看似微小的突破,终将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
大湾区大学(筹)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助理教授、博士后研究员杨斯崑面对“给大学时的自己发30字短信”的提问,他毫不犹豫地表示,请保持好奇,无惧试错,深耕所爱。他强调,年轻人最需要的品质是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不惧失败的韧性。
广州南方学院中医药健康学院教授刘科学则畅想了未来五年的“黑科技”场景:利用人工智能和先进检测技术,实现中医诊疗的数字化、可视化、标准化,让古老智慧焕发新生,惠及全球。谈到东莞的优势,他指出,“世界工厂”积累的庞大产业链和快速工程化能力,是许多前沿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加速器”。
他们从个人科研心路到城市创新生态,从克服挑战的经验到对未来的大胆构想,生动展现了东莞科技创新“一群人的星辰大海”的蓬勃景象。
活动最后,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东莞市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陶铭教授带来了《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及应用》的深度报告。
他从理论前沿突破讲到产业落地应用,深入浅出地解析了AI技术如何重塑各行各业,并特别强调了其在赋能东莞产业升级、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巨大潜力。这场报告为整场科技盛宴注入了前沿的思考深度。这是一场东莞向科技追光者致敬的活动,是一座城市对创新者最炽热的告白。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东莞与她的科技追光者们正并肩同行,共赴下一程壮阔的创新未来。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