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科技赋能绿色发展,志愿践行雷锋精神
日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通报的《第十一批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中,省环境科学学会入选“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集体”。近年来,在省科协和省生态环境厅的指导下,该学会扎根生态环境领域,以雷锋精神为指引,在党建共建、科技帮扶、环保科普等方面创新实践,彰显了新时代科技社团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使命价值与责任担当。
作为全国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网络成员单位,省环境科学学会始终强化志愿先锋队建设。截至目前,中国科技志愿服务平台——“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成员有1090人,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i志愿服务平台——“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科技志愿服务支队”成员共1864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255085.52小时,凝聚起科技创新和科普宣传合力。
党建引领聚合力,联建共创促发展
省环境科学学会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核心驱动力,推动枢纽型组织建设,构建“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模式。在助力乡村振兴与“百千万工程”的实践过程中,学会联动多方开展“百企兴百村”爱心结对。每年度投入约10万元帮扶资金,为肇庆广宁、河源连平等地建设生态环境宣传栏、助销农产品、提供农村污水治理技术支持等。同时,联合开展“学雷锋・爱心共筑阅读梦”“学雷锋・科普行”等活动,捐赠环保书籍共计1500余册,组织专家到当地小学开展“低碳生活”“生物多样性知多少”等生动有趣的“生态文明科普进校园”活动,让村镇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学会与肇庆市广宁县洲仔镇金场村共建,开展“百企兴百村”爱心结对活动
学会联合珠海市供水与排水治污中心开展“守护水生态安全 助力高质量发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党建共建活动
自2020年起,该学会联合全省十余个地市的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环保社会组织及会员企业,开展区域性“党建引领助力职称评审”公益宣讲,累计举办30余场线上线下活动,精准服务专业人才职业发展26400余人次,覆盖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学会还与珠海市供水与排水治污中心党支部共建,共同“守护水生态安全”;与广东工业大学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党支部共建为“毒害污染物治理与健康”建言献策;与广业环保集团人力安监党支部共建,提升农村污水治理设施运维人员技术水平。以红色引擎驱动广东绿色低碳发展。
科技赋能强支撑,精准帮扶解难题
省环境科学学会近年来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推动平台型组织建设,组建了科技专家志愿服务团,并创新构建起“需求库—专家库—成果库”三库联动机制。
学会深入开平翠山湖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开展“主动靠前服务,以合规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科技帮扶进园区活动
学会发挥智库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作用,每年开展“科技帮扶下基层”行动。组织专家深入珠海、中山、江门、清远等地企业开展环保诊断。学会还为梅州蕉岭皇马水泥技改项目提供政策与环评技术建议,指导开平翠山湖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企业开展项目报批、清洁生产审核及VOCs与粉尘治理技术答疑,为中山美鑫工业园、龙山工业园的电镀企业解决政策技术难题并派发《企业环境管理工作指南》。据统计,已累计帮扶企业1000余家,提升园区及企业环境管理与风险防控能力,以科技赋能其长远健康发展。
筑牢科普惠民根基,坚守十五载育新风
省环境科学学会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优势,不断推动功能型组织建设,组建了科普志愿服务队伍,并形成“专家—高校志愿者—群众”联动的科普生态圈。据介绍,该学会联合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21所高校,累计组织了985支高校志愿队、1.2万名大学生,深入省内外1000多个农村和街道,开展了共约6500场次的环保科普活动,覆盖基层干部、农村妇女和青少年等群体,辐射影响58万人。
“大学生在行动”——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环保绿色先锋队-环保科普小课堂合照
学会于2022年成功打造了全国首个生态环境科普VR云展厅,让30万网民“云游”生态教育基地。全省公众生态环境健康素养水平从2018年的9.34%提升至2022年的18.82%。学会科普品牌——广东省“大学生在行动”生态环境科普志愿服务项目,近日荣获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2024年度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省环境科学学会接下来将深化“党建+科技+科普”三位一体服务模式,聚焦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在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攻关、“双碳”战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持续发力,让雷锋精神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绽放时代光彩。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