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基层科协>深圳>深圳市>详细内容

深圳近3年增93家重点实验室

2014-06-12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字体:
阅读:

  5月28日,深圳市科协、深圳化学化工学会联合主办的2014深圳重点实验室建设座谈会在南方科技大学举行,来自深圳部分重点实验室的代表,就目前深圳市建设重点实验室的现状进行了探讨。与会者一致认为,重点实验室是观察深圳市基础研究的“镜子”,目前,根据我国关于重点实验室管理的相关规定,一些政策并不利于重点实验室良性发展,科研人员呼吁,希望能在经费、人员方面探索深圳经验,建设有“深圳特色”的重点实验室体系。

  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已达196家

  记者日前从深圳市科创委获悉,2010年到2013年间,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83家增加至196家,年增长幅度保持在15%以上,2011年到2013年新增各级重点实验室93家,超过之前10年所建重点实验室数量总和。

  目前,深圳市重点实验室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新能源等领域,为深圳市高新技术源头创新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根据不同创新载体的研究方向、科研能力、人员团队、运行情况等要素,深圳市初步建立了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技术平台的评估指标体系,逐步对载体进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2013年,深圳市对2009年以前组建的创新载体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项考核评估,在参与评估的68家重点实验室中,共有31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优秀,有3家为整改。

  科研经费要用在“刀刃”上

  不少科研人员表示,经费问题仍是重点实验室发展之痛。

  来自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检疫中心的岳振峰,以其目前在建的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为例指出,“我们的实验室的设备情况比较好,但依照目前的规定,市里资助建设重点实验室的500万元中,80%必须用来买仪器,但我们并不缺仪器。两年500万元的实验室建设经费的确不少,却没有用在刀刃上。”

  北大深圳研究生院薄膜晶体管与先进显示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表示,工程师在科研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该实验按照国内的做法,以项目聘用工程师。项目结束后,工程师的收入就失去了项目经费的支持,按照目前的规定,由于科研经费不能用在“人”身上,工程师的日常工资需横向经费支撑,由于收入稳定性不足,导致不少优秀的工程师离开。

  建立公共平台共享设备资源

  不少与会者提出,希望建立公共平台,更好地利用各个科研机构现有的仪器设备。

  来自北大研究生院的张敏表示,目前虽然有一些开放平台,但实际操作起来很难,“很多实验,去香港做甚至比在深圳做更快,我们宁愿送去香港,但项目其实并不能和香港交流,因此,只能靠‘人情’去用他们实验设备,希望建立行之有效的开放平台。”

  来自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饮水水源地管理中心的彭盛华指出,对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仪器设备是必要的,但不少科研机构,仪器设备重复购买,如能建立起好的机制,方便的共享实验仪器设备,能促进实验室更健康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院教授周其林表示,产学研结合对技术创新非常重要,真正产学研是要有资源共享的。他建议,深圳可以由市科协或一些学会组织,建立公共平台,平台上的仪器设备对全市所有单位开放,并可以在网上预约使用。

▲相关新闻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