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基层科协>深圳>深圳市>详细内容

第二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在深圳

2014-06-12 来源: 【字体:
阅读:

 
  “科研机构对外开放、承担教育功能的过程中应该是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12月2-3日,由中国科普研究所、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中科院深圳仙湖植物园联合举办的第二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在深圳举行,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周路明主席致辞,论坛中国科普研究所姚义贤副所长主持,来自香港、澳门、北京、重庆、广州、深圳等地的80多位业内人士共同参加本次论坛。如何使各科普场馆和科普教育基地更有效地辅助学校教育成为本次论坛的主要议题。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促进馆校在科学教育上的有机结合,共同提高我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成为各科普场馆和学校从事科学教育的研究人员与教师的共同关注点。论坛活动方表示,本次论坛是为了进一步加强科普教育及推广研究和交流,提高科普场馆的科学教育水平,加强科普场馆和学校在科学教育中的有机融合。 

  论坛上,参会的学校和科普馆代表针对科普馆的建设、学校与科普馆如何更好地结合开展科普教育等问题展开了交流。


  据悉,备受关注的深圳科学馆新馆建设正在筹备中,新馆选址在南山后海片区,计划投资16.8个亿,其中,场馆土建和配套各占50%,由深圳市建筑公务署承担土建工程。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和学会部部长孙楠介绍说,新场馆的建设不同于传统科学馆,将增强互动性,提升趣味性,更注重的是公众的体验感,如吸收日本科技未来馆的经验,展开公众对未来生活的想象。而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科学馆旧馆,在重新整修之后将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开放。


  “科学场馆的建设关键要定位清晰。如果建一个科技馆,性质应该是个社会教育机构;如果建成高技术展览中心,这是服务机构,是展览馆。”原中国科学技术馆馆长李象益教授表示,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后需要提高老百姓对高科技的认识,建设科技场馆就是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公众能理解的东西,要凸显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最根本的目的是教育,不是简单的做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创新人才。” 


分享到:
×

用户登录